首页> 关于佳保>公司新闻>公司新闻

降温比赶地铁还急 打工人户外作业保暖安全指南

【发布时间: 2025年11月20日 16:28:00】

刚把秋裤塞进袜子,寒潮就带着“速冻魔法”杀到——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蓝色预警可不是闹着玩,中东部自北向南降温6-10℃,陕西、重庆、河南等地直接“跳水”12-14℃,局地降温超14℃,0℃线都要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北北部。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气象数据,本次寒潮堪称“下半年最强降温”。这降温速度,比上班赶地铁还急,没等反应过来,就被冻得缩成“团子”。

342a998558ff342f777a947a9ba3c809

那些年被寒潮“困住”的高铁,教训深刻

极端寒潮从不只带来“冷”,更曾让交通大动脉陷入困境,尤其是对“怕冷”的高铁而言,冻雨、暴雪常成为“拦路虎”,过往这些案例值得警惕:

1、2024年春运“冻雨困局”:2月3日春运高峰日,全国10省遭遇暴雪冻雨,汉宜线汉川至大福段因接触网结冰突发停电,多趟列车晚点超10小时,旅客在车厢内“冻得瑟瑟发抖”;京沪高铁蚌埠南至宿州东段同样因接触网覆冰,列车被迫限速,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,部分列车直接停运。

2、2008年南方“冰灾重创铁路”:1月江西、湖南等地遭遇强冻雨,南昌市区3小时停电,铁轨结冰导致火车无法驶出;浙赣铁路因冻雨倒毁电杆数百根,南浔、浙赣铁路运输一度中断,成为当年春运“大考”中最棘手的难题。

这些困境的核心原因其实很一致:冻雨导致高铁“生命线”接触网结冰(无法供电)、铁轨结冰(制动距离变长、道岔冻结),暴雪则掩埋线路、阻碍信号,最终让“高速”变“低速”,甚至“停速”。

冬季作业:防冻+安全两手抓

居家取暖要留心,户外作业、工地施工的朋友们更得绷紧安全弦。低温天气里,不仅要做好个人保暖防止冻伤,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更是不能松懈:临时取暖设备的规范使用、电路负载的合理控制、燃气设备的泄漏检测,每一项都关系到作业安全。一旦因取暖操作不当引发火灾、中毒等事故,不仅影响施工进度,更会危及生命安全。

低温作业防寒:筑牢“保暖防线”

低温环境易引发冻伤、感冒,需从“穿、护、补”三方面做好防护:

1.穿戴专业防寒装备:外层选择防风防水的防寒工作服,内层搭配保暖透气的棉质或羊毛衣物,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;脚部穿加绒防寒劳保鞋,搭配吸湿保暖袜子,防止脚部冻伤。

2.加强暴露部位防护:佩戴防寒安全帽,搭配耳罩、围巾、面部可涂抹防冻霜,减少寒风对皮肤的直接刺激;作业间隙及时进入屋内休息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。

3.及时补充能量热量:随身携带温热的饮用水或姜茶,适量食用高能量食物(如坚果、糕点)维持身体热量,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御寒能力下降。

高空作业防寒:兼顾“保暖”与“灵活”

高空作业风力更强、温度更低,且需保障操作灵活,防护需“精准到位”:

1.选择轻便防寒装备:穿戴轻量化防寒服,避免厚重衣物影响肢体活动;手套选用防滑、保暖且指尖灵活的专用劳保手套,确保能稳固抓握工具。

2.检查防护设备防寒性:提前检查安全带、安全绳等设备,清除表面冰霜,避免因低温导致设备僵硬、性能下降;作业平台或脚手架需加装防风围挡,减少强风直吹。

3.缩短单次作业时长:合理安排高空作业班次,单次作业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长,轮换休息时及时进入温暖环境,缓解身体寒冷应激反应。

高空登梯作业防寒聚焦“防滑”与“稳固”

登梯作业需频繁上下,低温易导致梯具结冰、鞋底打滑,防护要“防患未然”:

1.提前清理梯具与鞋底:作业前彻底清除梯子踏板、扶手的冰霜,必要时铺设防滑垫;检查鞋底纹路,清理积雪、冰渣,确保鞋底防滑性能良好。

2.穿戴适配防护装备:穿着脚踝处保暖的工装裤,避免裤脚过长缠绕梯具;手套选择防滑性强的款式,既能保暖,又能确保抓梯牢固。

3.做好登梯辅助防护:作业时需有专人监护,梯具底部做好固定,防止移位;遇强风、暴雪等恶劣天气,若不影响运行关键任务,可暂缓登梯作业,优先保障人员安全。